本文转自:台州日报
攻关种业“芯片”建设农业强市
——解读“台州种子”出征太空的背后
台传媒记者朱小兵 张 怡
5月30日,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,跟随3名航天员一起“出征”的,还有来自台州的万余粒种子。
农业现代化,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。而种业发展是推动现代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动力。
3月23日,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公开征集航天育种实验搭载项目。作为农业大市,台州有着天然的育种优势,市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市农科院、省柑橘研究所等单位随即开展选种工作,并向载人航天办官方网站申报。经过专家评审、遴选,“台绿3号”“台绿5号”“台绿6号”“台绿328”等4种西蓝花种子,“本地早”“满头红”“槾橘”“红柿柑”“温岭高橙”等5种柑橘种子,“东魁杨梅”“仙居水梅”等2种杨梅种子脱颖而出,成功获得“飞天船票”。
此次航天育种,种子是如何选择的呢?又将会对台州农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?
选种凸显本土性
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,是指将农作物种子送到太空,借助高真空、微重力、宇宙高能离子辐射等特殊环境,使种子产生变异,再返回地面筛选出有益变异,利用常规育种方法培育新材料、新种质。与传统育种相比,航天育种的变异概率高、幅度大,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因“舱位”有限,登上太空的种子要经过严格筛选,需具备遗传稳定性好、抗病性强、高产等条件。
此次“飞天”的“台绿”系列西蓝花种子,是由市农科院主持育成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西蓝花品种。
“我们上送的都是种子的亲本材料,含水量要达到7%,饱满度、发芽率也有一定要求。”市农科院副院长何道根说。
与西蓝花相比,台州的柑橘种质资源要丰富得多。
shi_liu_hao_zai_ren_fei_chuan_fa_she_qu_de_yuan_man_cheng_gong__gen_sui_3_ming_hang_tian_yuan_yi_qi__chu_zheng__de__huan_you_lai_zi_tai_zhou_